「朝鮮族」重定向至此。关于中國少数民族之一的朝鮮族,请见「中國朝鮮族」。
朝鲜民族韩民族(한민족,韓民族)朝鲜民族(조선민족,朝鮮民族)李祹金九韩乐然李锺郁潘基文金墉维克多·崔伊藤由美孙兴慜金日成朴正熙郑周永總人口约8,446万 (2019年)[1]分佈地區 朝鲜:2,548万(2023年估算)[2] 韩国:5,137万(2023年估算)[3]
朝鲜半岛以外 美国2,633,777[4] 中国大陆2,109,727[4] 日本818,865[4] 加拿大237,364[4] 乌兹别克斯坦177,270[4] 越南172,684[4] 俄羅斯169,933[4] 澳大利亞167,331[4] 哈萨克斯坦109,923[4] 菲律賓85,125[4] 印度尼西亞78,676[4] 巴西48,281[4] 德国44,864[4] 英国40,770[4] 新西兰38,114[4] 法國29,167[4] 阿根廷23,063[4] 香港22,506[4] 新加坡21,406[4] 马来西亚20,861[4] 泰國20,200[4] 吉尔吉斯斯坦18,515[4] 乌克兰13,070[4] 瑞典12,721[4] 柬埔寨11,969[4] 墨西哥11,897[4] 印度11,273[4] 阿联酋10,930[4] 丹麦9,581[4] 荷蘭8,601[4] 挪威7,667[4] 臺灣5,132[4]語言朝鮮語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儒教、萨满教、天道教等
朝鮮民族(조선민족/朝鮮民族),又称韓民族(한민족/韓民族)、朝鲜族(조선족/朝鮮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分布在朝鮮(朝鲜半岛)及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區,为大韩民国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5][6]。
目前,朝鲜民族全球总人口约为8300万,其中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共计约7600万,其他人口过百万的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各有约二百万人。中国朝鲜族是中國官方认定的55個少數民族之一,其他有越南、新加坡亦官式承認為境內少數民族[來源請求]。在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亦有朝鲜族生活,他们在当地被称为“高麗族”(俄语:Корё-сарам;韓語:고려인)[7],中文文獻也称其为“中亚朝鲜族”[8][9]、“高麗人”[10]。
历史[编辑]
主条目:朝鲜半岛历史
朝鲜民族是古亞洲人和新亚洲人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蒙古高原、中国东北地区东南部、南西伯利亞迁徙到遼河流域至朝鲜半岛之間所形成的民族。[11][12]
公元前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兴起。此后,百济和新罗在南部兴起,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史称“三国时代”[13]:44-46。七世纪后半叶,新罗联合中国唐朝,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14]:47-50。九世纪末,新罗分裂成后高句丽、后百济、后新罗,史称“后三国”[14]:60-61。918年,后高丽将领王建统一后三国,建立高丽王朝[14]:62-64。高丽立国近474年之后,于1392年被朝鲜王朝所取代[14]:84-85。1897年,朝鲜王朝立国505年后被大韩帝国取代[14]:179-180。
近代,朝鲜半岛不断被西方列强和日本渗透,1910年被日本吞并[14]:188-19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被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所控制的北部建立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控制的南部建立起大韩民国。至今,朝鲜半岛还处在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状态[13]:68-73。
语言和文字[编辑]
主条目:朝鮮語
参见:朝鮮漢字、訓民正音和諺文
朝鮮半島的方言分佈(紅色線為军事分界线,上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下為大韓民國): 1. 西北方言 2. 東北方言 3. 中部方言 4. 西南方言 5. 慶尚方言 6. 济州方言
朝鲜民族的母语是朝鮮語,也称韩国语或韩语。朝鲜民族在古代曾长期使用汉字,在近代普遍使用的諺文是表音文字,每个字可以根据其构成拼读出来,不需要另外单独的拼音系统。韩语共有40个字母,包括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元音又分为单元音(10个)和双元音(11个)。元音是韩语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韩语属于黏着语,是通过附着在单词后面的助词和语尾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而不是像汉语那样依靠词序。因此韩语有比较复杂的助词和语尾。韩语的句子结构是主语+宾语+谓语,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是主语+谓语+宾语。[15]
韩语的词汇类型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三种[16]。固有词是朝鲜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本民族自己固有的词汇,是韩语词汇的核心部分。韩语日常用语绝大多数用的都是固有词[16]。绝大部分汉字词来源于汉语,此外还有部分汉语汉字词和日语汉字词。汉字词读音遵照韩国汉字的读音规则,词义大部分与汉语相同,但也有些差异[16]。汉字词在数量上要占到韩语词汇一半以上。外来语是指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借鉴过来的词语,以英语居多[17]。
西元15世纪以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8]。由于韩语与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系,使用汉字记录韩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之一般百姓不懂得汉文,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9]。为了解决朝鲜民族书写文字的问题,1443年朝鲜王朝第4代国王世宗组织一批学者创造了适合标记朝鲜语语音的文字体系——“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19]。韩文的发明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世宗大王也得到了后世的爱戴[19]。
朝鲜语的方言按地区分布可以分为西北部方言、东北部方言、中部方言、西南方言、东南方言、济州方言以及六镇方言共7种[20]。除了济州方言以外,邻近的方言大都能够通话。但是跨区之间的方言通话就有些困难[21]。現今“韓國標準語”是以中部方言的首尔话为基础的。由于首尔是朝鲜王朝的国都,因此這個“标准语”更接近于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语言[20]。朝鲜的标准语“文化语”亦基于中部方言。
习俗[编辑]
朝鲜民族传统房屋(韩国大儒李珥的出身地江原道江陵乌竹轩(朝鲜语:오죽헌))
建筑[编辑]
主条目:韓屋
朝鲜民族傳統建築讲究对地形的选择,阴阳协调,一般依山朝南而建。傳統民居稱為韓屋,使用一种叫温突的地板供热系统供热。韩屋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韩国传统建筑不作违背壮丽自然环境的尝试,也不与自然景色比较高低。韩屋的大部分建筑材料也来源于自然,主要是石头、木材、泥土,充分体现自然美。富人家的屋顶使用瓦建造,而穷人家的屋顶则使用稻草。[22]:241韩国夏季闷热,冬季寒冷。韩屋在设计上采用了冬季取暖的炕和夏季乘凉的大厅。[23]:168
根据儒家的观念,韩屋在空间上做身份、男女、长幼的区分。根据房型的不同和用一道小围墙,韩屋的居住空间分为上中下三等。里屋和客厅是主人居住的上等空间;离大门最近的行廊斋是下人居住的地方;中门间行廊斋是中间阶层的守门人居住的空间。贵族的韩屋在建造行廊斋等门间斋后,还会建造一个比这些高一截的屋檐上翘的大门。[23]:168
服装[编辑]
主条目:韓服
韩服
朝鲜民族的传统服饰是韩服。韩服有着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线条美,在色彩搭配上讲究阴阳五行,天地人和。一般来说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小孩子的韩服一般采用7种颜色,为的是让小孩憧憬绚丽的生活和防止鬼神的接近,无病长寿。[22]:233
男士传统韩服由冠帽(黑笠)、哲高里(男士上衣)、背子(穿在上衣外边的坎肩)、马褂子(穿在哲高里外面的防寒服)、巴吉(裤子)、都鲁玛吉(外出时穿在短衣和裤子外面的外套)和足衣(袜子)组成。[22]:229女士传统韩服由哲高里(女士上衣)、领子(由动襟和领边组成)、高琳(前衣襟上缝有的长带,垂落在长裙前面用作上衣扣,也有装饰作用)、契玛(裙子)、纹样、和绣花鞋组成。[22]:230
根据生活风俗和用途分类,韩服可以分为婚礼服、节日服、花甲服、周岁服等。在春节的早上,子女要穿节日服给父母拜年,小孩子们穿七色彩缎短衣,父母则穿平常韩服;在花甲宴上,男性穿金冠草服,女性穿小礼服;小孩一周岁的仪式上,小孩要穿周岁服;在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华丽的婚礼服。传统韩服穿戴复杂、繁琐,因此传统韩服一般在特殊的场合穿着。韩国人平时穿着改良的简易生活韩服。[23]:450[22]:231-232
饮食[编辑]
主条目:韓國料理
朝鲜民族的主食是大米。主要农作物除了大米外还有大麦、大豆等。朝鲜半岛三面沿海,因此海产品也是朝鲜半岛的主要食品。腌制的鱼类和蔬菜是冬季的主要食品。韩国料理味道以辣、甜、酸、淡为特点。汤在韩国料理中不是饭前或饭后的配菜,而是与主食一起食用的主菜。韩国料理中的汤一般放有肉或海鲜,汤水较少[24]。常见的汤有参鸡汤、大酱汤、先农汤、水饺汤、泡菜锅、纯豆腐汤、海带汤等。在韩国料理中与米饭一起食用的伴菜叫做“饭馔”,种类繁多,有烧烤、煎炸、蒸煮、脍、泡制等多种方法制作。而与酒类一起食用的菜被称为“按酒”。泡菜是韩国料理中的重要成员。韩式泡菜种类繁多,其类别在韩国各地有所不同。韩国人在不同的季节也食用不同的泡菜[25]。
与中国、日本和越南的餐桌礼仪不同,在韩国,盛米饭和汤的碗是不应该被拿起的[26]。韩国人使用金属作的长柄匙来吃饭喝汤。韩式的筷子是扁平的金属筷子,只用来夹菜,不用来吃米饭[26]。年轻人不应该在长辈或客人之前拿起筷子吃饭,也不应该在长辈或客人之前吃完饭[26]。
茶文化[编辑]
主条目:韩国茶文化和朝鮮傳統茶
公元4世纪,茶文化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27]。茶文化的传入,也推动了韓國茶禮的发展。但是在朝鲜王朝,茶文化被认为与佛教有关被废止。朝鲜半岛更为流行的是傳統茶。傳統茶以植物為原料,原料包括植物根莖、水果、穀物、種子、花葉等。常見的有人参茶、当归茶、薑茶、水正果、柚子茶、大枣茶、五味子茶、玄米茶、決明子茶、菊花茶 、灵芝茶等。“传统茶”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是一种天然与健康的饮品,无需开水冲泡,大多数会加入蜂蜜。[28]
竞技运动[编辑]
主条目:韩国体育和朝鲜体育
跆拳道
朝鲜半岛男性的传统体育运动主要包括射箭、韩式摔跤、跆拳道等。传统的女性体育运动主要是荡秋千和板舞戲。跆拳道是源于朝鲜半岛的一种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心灵修养为一身的搏击武术,被称为韩国的国技。跆拳道既是一项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于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武术,更是一项新兴的集健身、竞技及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体育,集力学、兵学、哲学、医学及伦理学为一体,以技击格斗为基础,以修心养性为核心,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培训练习者良好的礼仪及道德为目标。「跆拳道」一詞,是1955年由崔泓熙创造。其中「跆」指踢擊、「拳」指拳擊,「道」則是代表道行、自己對禮儀的修練[29]。在1986年第10届亚运会,跆拳道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悉尼奥运会,跆拳道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跆拳道已经在世界各国广为推广[23]:139[13]:211-212。
宗教信仰[编辑]
朝鲜半岛最初的原始宗教是朝鮮巫教[30]。随着當地与中国的交往,佛教和儒教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佛教在統一新羅和高丽时期曾盛极一时[31]。但在朝鲜王朝时期,佛教曾受到限制,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只能在乡村存在,不许在城市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儒教。儒家思想一度成为朝鲜王朝的国家理念。直到现在儒家思想对朝鲜民族还有着很深的影响,尊敬长辈的儒家思想依然是朝鲜家庭的重要部分[14]:138-139 。
近代以来,特别是在韩国民主运动之中及民主化之后,基督宗教在韩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目前为韩国信众最多的宗教[32]。此外,近代朝鲜半岛还出现了本土新宗教天道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天道教青友党是由天道教教徒组成的政党[33]。
朝鲜半岛以外[编辑]
主条目:韓僑
美国[编辑]
主条目:韩裔美国人
美国是海外韩裔/朝鲜裔最多的国家[34]。2015年,美国的韩裔/朝鲜裔人口约182万,占美国总人口的0.56%,是华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美國人之后的第五大亚裔美國人[35][36]。韩国独立运动家徐載弼是首位入美国籍的朝鲜半岛人[37]。
中国[编辑]
主条目:中国朝鲜族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亦是中国第15大民族。現代中国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等省份和北京、上海等城市是现代中国朝鲜族聚居地,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朝鲜族活跃地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的数据,中国朝鲜族人口约为170万人,在韩中国朝鲜族人口为70万人[38]。
日本[编辑]
主条目:朝鲜裔日本人和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
目前总数为436,167人,其中韩籍409,855人,朝鮮籍26,312人[39]。由於日本政府迄今仍未承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主权國家(仅视其为一现存政权),因此拒絕加入大韓民國國籍的在日朝鮮人被登記為「朝鮮籍(日语:朝鮮籍)」,實際上屬於無國籍狀態[40]。
原苏联地區[编辑]
主条目:高麗人 (蘇聯)和庫頁島朝鮮族
在原苏联境内的韩裔/朝鲜裔主要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他们是被斯大林政府于1937年强制迁移至中亚地区,不被允许离开中亚地区,直至赫鲁晓夫政府时期被平反。多数高丽人講俄语。[8]
参考文献[编辑]
^ Korean Peninsula (50.5 million + 25.6 million) + Korean diaspora (7.01 million)
^ CIA Factbook - North Korea. [201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3).
^ CIA Factbook - South Korea. [201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8).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재외동포 현황 총계(2023)/Total number of overseas Koreans (2023). South Kore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23 [202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8).
^ 走进朝鲜_朝鲜基本情况介绍. kp.china-embassy.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2014-07-10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人口:2405多万(2008年10月)。全国为单一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3月: 9-169. ISBN 9787500079583. (韩国)居民 单一朝鲜族国家。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손문정. 详讯:韩哈领导人重申两国友谊互信 | 韩联社. 韩联社(韩国联合通讯社). 2021-08-17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中文).
^ 8.0 8.1 杨束芳; 侯艾君. 35万朝鲜族人当年为何落户中亚--舆情频道. 中青在线. 2009-06-02 [2022-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全球/中亞朝鮮族人怎麼來?文在寅「新北方政策」深化關係. 民視新聞網. 2019-04-26 [2022-07-16] (中文(繁體)).
^ 李广旭. 在乌兹别克斯坦,为啥总被喊作“高丽人”?. 参考网.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 朝鲜/韩国语和阿尔泰诸语言. [200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2).
^ Nelson Sk, Sarah M. The Archaeology of Kore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6. ISBN 0521407834.
^ 13.0 13.1 13.2 董向荣. 《韩国》.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7509707326.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杨昭全. 韩国文化史.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ISBN 978-7-5607-3874-1.
^ 韩国语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9日).
^ 16.0 16.1 16.2 韩国语词汇来源初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2014-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9日).
^ 浅谈韩国语中的《语标记法》. 吾喜杂志. [2014-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1).
^ 現代韓國文字的起源訓民正音. 新三才. [2014-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1).
^ 19.0 19.1 19.2 李永敏. 韩文的由来. 《新标准韩国语发音教程》.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2 [2014-12-05]. ISBN 97875618288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1).
^ 20.0 20.1 朝鲜语. 好推网. 2014-11-11 [2014-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 朝鲜语使用地区与方言. 魁网. 2010-08-20 [2014-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22.0 22.1 22.2 22.3 22.4 田景 等. 《韩国文化论》.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ISBN 9787306036575.
^ 23.0 23.1 23.2 23.3 林从刚 主编 (编). 《韩国概况》.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ISBN 9787561129548.
^ 食物. Korea.net.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3).
^ 韩国特色美食介绍. 中国吉林网. [2012-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 26.0 26.1 26.2 韩国餐桌礼仪文化. 外语教育网.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9).
^ 存档副本. [2009-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7).
^ 韩国茶道:辣椒也能泡着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茶叶网
^ (英文) THE HISTORY OF TAEKWONDO. A Report for Recommendation Black Belt Testing 1994. Glen R. Morris. [200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9).
^ 朝鲜族的宗教信仰. 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21日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 朝鮮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國特色研究- 人民網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 人民網. 2011-05-15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 遍布首尔的十字架:基督教是怎样征服韩国的?. news.163.com. 2018-10-25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朝鲜概观(3)(政治)》 (PDF).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19).
^ 다수거주국가 | 재외동포 정의 및 현황 외교부. [2023-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 ASIAN ALONE OR IN ANY COMBINATION BY SELECTED GROUPS: 2015. U.S. Census Bureau. [15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20).
^ Barnes, Jessica S.; Bennett, Claudette E., The Asian Population: 2000 (PDF), U.S. Census 2000,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February 2002 [2009-09-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6)
^ The Life of Philip Jaisohn(1864-1951). The Philip Jaisohn Memorial Foundation.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7).
^ 朴鍾國(박종국). 중국 조선족 인구 170만명…20년간 22만명 감소 [在中國只有170萬朝鲜族... 20年间減少22萬]. 韩联社. 2022-01-19 [202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9) (韩语).
^ 国籍・地域別 在留資格(在留目的)別 在留外国人. 2022-10-23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7) (日语).
^ “조선적 재일동포 여행증명서 발급거부는 정당”. 종합일간지 : 신문/웹/모바일 등 멀티 채널로 국내외 실시간 뉴스와 수준 높은 정보를 제공. 2010-09-30 [2019-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韩语).
参见[编辑]
朝鲜半岛主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题
大韩民国主题
汉字文化圈主题
朝鲜文化
韩国学
KoVariome(英语:KoVariome)
国籍法 (韩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查论编朝鲜半岛的民族主体民族
朝鲜民族
济州人
混血群体
外来归化氏族
在北方
在家僧
在南方
韩亚人
南北人口迁移南方人在北方
越北者
战俘
绑架人质
北方人在南方
脫北者
返回朝鮮的脫北者
战俘
少数和外来族群查论编朝鲜半岛外来人口早于南北分治
华人
中国朝鲜族
法国人
德国人
印度人
俄罗斯人
越南人
在朝鲜
美国人
日本人
被绑架
在韩国
巴西人
菲律宾人
印尼人
日本人
犹太人
马来西亚人
蒙古人
尼泊尔人
巴基斯坦人
难民
在济州岛
参见
朝鲜半岛的少数民族
朝鲜少数民族
韩国少数民族
在韓家庭(英语:Multicultural_family_in_South_Korea)
韩国移民
韩国移民政策
在韓外國人
國際移民(英语:Immigration_to_South_Korea)
非法移民(英语:Illegal_immigration_to_South_Korea)
归国韩侨
归国朝侨
古代族群
濊貊人
東濊人
古朝鮮人
扶余人
沃沮人
高句麗人
百濟人
渤海国人
三韓
馬韓
辰韓
新罗人
弁韓
伽倻
汉人
倭人
耽羅人
契丹人
女真人
海外同胞查论编海外朝鲜民族东亚
中國大陸(朝鲜语:재중한인)
中國朝鮮族
在韓 ·
在日
北朝鲜籍
南韩籍(朝鲜语:재중 한국인)
在沪
在京(英语:Koreans in Beijing)
香港
基督徒(英语:Korean Christians in Hong Kong)
臺灣
蒙古
日本
日本籍
南韩籍
北朝鲜籍
朝鮮籍(朝鲜语:조선적) / 無國籍
越南(越南语:Người Triều Tiên tại Việt Nam)
越战韩越混血儿
柬埔寨(英语:Ethnic_groups_in_Cambodia#Ethnic_Groups_of_Cambodia)
泰國(英语:Koreans in Thailand)
北朝鲜籍(英语:North Korean defectors in Thailand)
馬來西亞
新加坡(英语:Koreans in Singapore)
印尼(印度尼西亚语:Korea-Indonesia)
菲律賓 (戈宾奴)
歐洲後蘇聯
乌兹别克斯坦(俄语:Корейцы в Узбекистане)
哈萨克斯坦(俄语:Корейцы в Казахстане)
吉尔吉斯斯坦(俄语:Корейцы в Киргизии)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俄罗斯
北朝鲜裔
在堪察加
在库页岛
烏克蘭(乌克兰语:Корейці_в_Україні)
捷克(英语:Koreans in the Czech Republic)
法国(英语:Koreans in France)
德国
奥地利(英语:재오 한국인)
荷兰(英语:Koreans in the Netherlands)
波蘭(英语:Koreans in Poland)
西班牙(朝鲜语:재스페인 한국인)
英国
土耳其(英语:Koreans in Turkey)
加那利
在(英语:Koreans in Spain#Las Palmas)拉斯帕尔马斯
挪威(书面挪威语:Kategori:Nordmenn_av_sørkoreansk_opphav)
瑞典大洋洲
澳洲
新西兰
夏威夷(英语:Korean immigration to Hawaii)
基里巴斯
密克羅尼西亞
關島
北马里亚纳群岛
美洲
加拿大
美国
来自朝鲜(英语:North Korean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来自韩国(朝鲜语:재미 동포)
在(英语:Koreans in Chicago)芝加哥
在(英语:Koreans in Washington, D.C.)華盛頓特區
在(英语:Koreans in Greater Los Angeles)洛杉矶
在(英语:Koreans in the New York City metropolitan area)紐約
在(英语:Koreans in Chicago)芝加哥
在(英语:Koreans in Chicago)芝加哥
聚居區(英语:Template:Korean Americans by location)
拉美
墨西哥
古巴(英语:Koreans in Cuba)
瓜地馬拉(英语:Koreans in Guatemala)
阿根廷(英语:Koreans in Argentina)
在(西班牙语:Barrio_coreano_(Buenos_Aires))布宜诺斯艾利斯
巴西(英语:Korean Brazilians)
僑民(葡萄牙语:Imigração coreana no Brasil)
秘鲁(英语:Koreans in Peru)
智利(英语:Koreans in Chile)
哥伦比亚(西班牙语:Inmigración coreana en Colombia)
巴拉圭(英语:Koreans in Paraguay)
烏拉圭(英语:Koreans in Uruguay)
委內瑞拉(英语:Koreans in Venezuela)
亚西南亚
尼泊爾
印度(英语:Koreans in India)
在(英语:Koreans in Varanasi)瓦拉纳西
斯里蘭卡
伊朗(英语:Koreans in Iran)
土耳其
阿拉伯世界(英语:Koreans in the Arab world)
阿联酋
沙特
卡塔尔
科威特
约旦
阿曼
巴林
叙利亚
伊拉克
也门
黎巴嫩
非洲
埃及
苏丹
突尼斯
利比亚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毛里塔尼亚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坦桑尼亚
卢旺达
乌干达
塞内加尔
科特迪瓦
加纳
尼日利亚
喀麦隆
加蓬
南非(英语:Koreans in South Africa)
津巴布韦
博茨瓦纳
相关条目
韓國學校(朝鲜语:한국학교)
韩国街
韓國孤儿(朝鲜语:한국인 입양아)
朝鲜移工(英语:North Korean migrant workers)
2024和龙骚乱(英语:2024 Helong North Korean migrant workers unrest)
主体思想派
朝鲜侨民组织
朝鲜总联
在中朝鮮人總聯合會
韩国侨民组织
民团
民鬥連(英语:Mintohren)
國民會(朝鲜语:대한인국민회)
大韩退休协会(英语:Kore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相关条目
韩国人口
人口普查
濟州人口
朝鲜人口
朝鲜民族主义
朝鲜半岛主题
韩国主题
朝鲜主题
查论编东亚國家和地區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
内地
香港
澳門
中華民國(台湾地区)
台湾
金門
馬祖
蒙古国
朝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大韩民国
日本
琉球
文化
虚岁
電影
文化圈
語言
音樂產業
宗教
漢字詞
姓氏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環境
植物
季風
梅雨
政治和經濟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东亚峰会
東亞共同體
經濟
人權
港口
歷史
考古學文化
已不存在的国家
體育
東亞運動會→東亞青年運動會
東亞足球協會(東亞足球錦標賽)
東亞柔道錦標賽
族群
汉族
满族
阿伊努族
大和民族
朝鲜民族
琉球族
臺灣原住民族
回族
蒙古族
藏族
土家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壮族
中國其他民族
未識別民族
古代民族
教育
东亚研究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法国
BnF data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捷克
韩国
其他
N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