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的解释

乂 基本解释

● 乂

yì ㄧˋ

治理,安定:~安(太平无事)。

贤才:俊~在官。

割:~草。~麦。

英语 govern, control, manage; nurture

德语 regeln, regulieren ,mähen

法语 régler,réguler,gouverner,contrôler

【漢典】

乂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乂 yì

〈动〉

(1) (会意。从丿从乂相交。又作“刈”。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2) 同本义 [mow]

乂,芟草也。——《说文》

(3) 治理;安定 [govern;settle;stable]

乂,治也。——《尔雅》

有能俾乂。——《书·尧典》

保国乂民。——《汉书·武五子传》

朝野安乂。——《北史》

又如:乂安(太平无事)

【漢典】

乂 國語辭典

乂ㄧˋyì

割草。刈的本字。《說文解字·丿部》:「乂,芟艸也。」

治理。《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齊懷王劉閎傳》:「保國乂民,可不敬與!」唐·韓愈〈爭臣論〉:「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安定、平靜。《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文選·張衡·東京賦》:「區宇乂寧,思和求中。」

才德出眾的人。《書經·皋陶謨》:「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南史·卷四·齊高帝本紀》:「官方與能,英乂克舉。」

乂ㄞˋài

懲戒。《新唐書·卷一○○·裴矩傳》:「太宗即位,疾貪吏,欲痛懲乂之。」

【漢典】

【子集上】【丿】

乂·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1

乂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

乂·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1

【廣韻】魚肺切【集韻】魚刈切,𠀤音刈。【說文】芟草也。【爾雅·釋詁】治也。【書·堯典】有能俾乂。通作䢃。

又賢才之稱。【書·臯陶謨】俊乂在官。

又【集韻】牛蓋切,音艾。懲創也。或作㣻。 通作刈艾。

【漢典】

【卷十二】【丿】

乂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丿】

《說文解字》

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魚廢切

《說文解字注》

(乂)芟艸也。艸部曰:芟,㐅艸也。二篆爲轉注。周南曰:是刈是濩。周頌曰:奄觀銍艾。艾者,㐅之叚借字。銍者,所以㐅也。禾部曰:穫,㐅榖也。是則芟艸穫榖總謂之㐅。鄭箋詩云。芟末曰艾。刀部有𠛎。金部有鎌,有鍥,所以芟艸也。銍則穫禾短鎌也。引申之,㐅訓治也。見諸經傳。許辟部云。䢃,治也。引唐書有能俾䢃。則䢃爲正字。从丿乀相交。象左右去之會意也。魚廢切。十五部。

(刈)乂或从刀。乂者,必用𠛎鎌之屬也。

【漢典】

乂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i˥˧ 日语读音 KARU OSAMERU OSAMARU韩语罗马 YEY现代韩语 예越南语 nghệ

客家话 [梅县腔] ngiai5 ngai5 ngi5 [宝安腔] ngi3 ngioi5 [客英字典] ngi5 ngai5 [台湾四县腔] ngi5 ngai5 [海陆腔] ngi6 ngai5粤语 ngaai6潮州话 ngiⁿ6 ngai6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疑母 廢韻 去聲 刈小韻 魚肺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曷部 ;王力系统:疑母 月部 ;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乂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乂」 乙2860反合3844反「乂」 鼎商代晚期集成990「乂」 說文‧丿部「乂」「乂」 粹987合33378「刈」 禾父甲簋西周集成3751「刈」 說文或體「乂」 河579合22219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䢃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