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艘都是常规动力,我国为何不造核航母?美国给出了正确答案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既然美国海军如此看重核动力的“企业号”,那么在下水之后理应大量建造它的姐妹舰,来进一步扩充舰队实力。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海军在那时却选择优先生产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而非核动力航母,原因非常简单:当时核动力航母技术尚处于新兴阶段,涉及的众多性能参数尚未成熟,盲目大量生产核动力航母可能会导致因为技术问题而停航,这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因核材料的污染性而引发重大隐患。

所以,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势必具有实验性质,为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奠定基础。这种情况下,常规动力航母必须承担起一些国防任务,以使核动力航母能够更好地发挥实验平台的作用。同时,生产常规动力航母也使得能够与核动力航母进行比较,积累经验以反哺核动力航母。加之,核动力航母的建设成本十分高昂,在生产初期,难以满足美国对于军舰数量的需求。而常规动力航母由于其极高的性价比,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承担起核动力航母的替代角色,确保军队规模的稳定。

此外,不同类型的航母可以依据作战任务和战略需求相互灵活调配和补充,这将形成一个愈加完备的作战体系,以满足美国海军全球部署的需求。正因如此,美国海军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的航母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参考。在核动力航母的建设上,中国并没有过于急躁,而是更加稳扎稳打,持续推动常规动力航母的建设,为国产航母的未来之路不断添砖加瓦。

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在制造核动力航母上并不存在太多的挑战。目前,核动力航母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反应堆的缩小化,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布局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经过开发的金属核反应堆技术,其核反应效率甚至已超出传统的压水型核反应堆。如果未来能够将这项技术运用到核动力航母上,势必会让人惊叹于中国在此领域的领先程度。

然而,理论与实践始终是两回事,至今中国在核动力航母的生产制造上仍然缺乏实际经验。在反应堆的大小、空间布局和能源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仍有很多未知数需要面对。如果贸然进军核动力航母的制造,很可能会像法国的“戴高乐号”一样,因采用了核潜艇反应堆而输出效率和速度不如常规航母。即便是其他环节做好了,但动力系统的不适应会使其作战能力大打折扣。

有鉴于法国海军的失败和美国海军的成功,中国更不会急于上马核动力航母的建设。再加上,核动力航母的生产周期较长,而中国周边的海防压力也非常巨大,因此,中国不可能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核动力航母的生产与部署中,以免影响其它重大战略需求。

从生产成本和作战需求的角度考虑,中国也确实没有立马上马核动力航母的必要。许多人对常规动力航母的提法颇多不满,主要是因为常规动力航母启航较慢,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快速部署。而核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几乎是无限的,能够显著减少对补给线的依赖。此外,核动力航母的动力强劲,反应堆的空间需求相对较小,不仅能腾出更多的存储空间以储备战机,还能迅速调整功率输出,从而实现高效的快速机动和方便的战机进出。

但是,这些优点几乎全部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远洋作战。若单看近海作战需求,核动力航母的优势并不明显。中国海军虽然已逐渐向蓝水海军迈进,但目前的作战需求依然更偏向于近海。从这一点来看,常规动力航母完全可以依托大陆港口的支持,弥补自身的不足。

与此同时,由于核动力航母造价高昂(与“小鹰级”同代的“企业号”定价为小鹰级的1.125倍),常规动力航母通过较为低廉的制造成本,可以取得规模上的优势,从而弥补性能不足。因此,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自然不会急于推动核动力航母的建设。

尽管如此,必须承认的是,核动力航母的确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届时,中国的核动力航母无疑将会震撼全世界。

参考资料:

1. 环球网《现代航母面临很多“二选一”:大还是小?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

2.人民网《航母,核动力好还是常规动力好?》

3.中国新闻网《核航母是必然趋势?专家:优势不如想象中明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