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面的山为什么叫环形山?这些山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环形山:

如果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表面的话,就会看到上面除了那些高山和平原之外,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它们占据了月球表面相当大的面积。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其英文为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

环形山

环形山的分布: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分布不均匀。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密密麻麻,一座挨一座,而月球正面却少得多。月球上直径超过1000米的环形山有33000多个,直径小于1000米的则不计其数。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一般直径大于160千米的环形山,用普通小天文望远镜就可看到。大型环形山都冠以著名学者的名字,我国的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万户名列其中。

环形山名字分布图

环形山有的相当高,最高的环形山是牛顿环形山,高达8788米。为什么月球上能有那么高的山脉呢?这是由于那里没有流水、冰河、风沙及雨雪侵蚀和风化的缘故。

环形山的命名:

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是早期天文学家们做出的硬性规定之一,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所命名的环形山中,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喜帕恰斯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都是以广大天文学爱好者们所熟悉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让中华民族感到骄傲的是,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的名字命名的,而在月球正面,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现代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名字来命名的。

祖冲之环形山

环形是如何形成的:2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绝大多数月球环形山是由陨星碰撞形成的。这一说法认为,陨星击中月球表面,产生冲击波,形成一个深坑,同时抛出圆锥形的大片巨石及其他碎片,它们随后坠落回表面;巨石回落产生了几个较小的环形山,它们环绕着第一个环形山,而较细小的碎片回落后形成地毯状覆盖物。一旦碰撞发生,陨星就被环形山吞噬,或者说被月球吸收,就好像水滴落入池塘时发生的现象一样。碰撞中心的物质会反弹,随后冻结起来。

第二种说法:另一些月球环形山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这一说法认为:在月球内部熔岩和气体压力的作用下,部分月面向上凸起;气体和熔岩被喷发出来,冲出月面射向天空,如此一来,来自下面的压力就减小了,表面塌陷成环形山。这种火山型环形山不同于陨星型环形山。火山型环形山的四周没有辐射状条纹,邻近没有较小的环形山,中心也没有“山峰”。火山型环形山的存在,说明月球可能曾经具有非常活跃而灼热的内部区域。

文章来源于头条号:科普乐享生活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