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如何决定防守——KO原理:双手该干什么

K.O——Knock Out的英文简称。在格斗比赛中的击倒。运动员被重击至失去运动能力、休克以及被重击后无法保持稳定摔倒,都可看做被KO。

为了方便我们把KO大体分为两个位置:

1.躯干

2.头部

我们先说躯干:左右肋骨部位被击打,就是我们常说的爆肝或者爆脾——肝脏脾脏遭受击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性反应让人产生无法控制的痛楚,甚至晕倒。脾脏被肋骨基本包裹而肝脏有一部分暴露,所以比格斗比赛中击打肝脏(对手右侧)比脾脏(对手左侧)KO的几率还高。听说过合金下巴,没听过合金肝脏,肝脏的脆弱远远超过下巴。击中肝脏的瞬间,肝脏附近的迷走神经会被刺激,将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血压下降、心跳变慢,就像血压低的人在躺倒的状态突然起身会因为无法供应足够血液发生眼前一黑的状态,只是要强烈得多。另一方面肝脏是重要的供能来源,受到攻击,能源供应也会大打折扣。对于隔膜的挤压以及器官无规律的收缩,会改变呼吸机能造成所谓的岔气,当然,这一拳带来的巨大痛楚也足够让人直接跪。脾脏也有相同功效。

躯干正面——心窝、胃部上方(太阳神经丛)遭受击打,刺激也传到迷走神经,能造成相同的痛楚。笔者胃疼多年,用手轻摁都很痛,所以宁可被打头都要防住身体,也是尴尬了。

然后我们说头部,头部是个难说的位置——①颈动脉窦被称为压力感受器,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颈动脉窦遭受击打会产生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临时性的供血不足,严重可昏迷休克。电视里演的打后脑把人打昏是扯淡的,那样可能直接打到瘫痪,正常应该是击打颈动脉窦,安全高效~所以有个强壮而又柔软弹性的脖子,是抗击打要诀,这个后边会讲。

②头部遭受击打,产生短时间的脑功能障碍,就是脑震荡。也有因内耳的感受器遭受冲击失去平衡——有些拳手被击倒起来会猛烈地摇头或者拍打耳朵来找平衡。一般被击倒瞬间失去知觉但过2-3秒会知觉这种被看做头部对冲击的正常反应,强烈的击打会引起颅内损伤因此失去知觉——这种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本能,关机来保护自己。这种情况重新站起如果发生抽筋或者严重的站立不稳,有经验的裁判会马上终止比赛,教练也应该安排休息——最少一周,这说明颅内损伤足够严重。处于知觉模糊状态,全身肌肉会紧张、痉挛,颈部肌肉将失去拉力,再次受到击打就引起非生理性运动(头骨自身快动作而大脑无法跟上,产生上下或者左右方向的回转),然后就会产生受伤,脑部表面的受伤会引起充血水肿,严重会压迫脑干,停止呼吸。

一般情况力量足够大的时候整个头部遭受冲击都会发生KO,在MMA和其他站立运动中高扫即使打中头顶上部,因力量足够大,也会产生KO。盾牌防守(曲臂防守)即使身体向击打方向提前侧压,也会有失手。维尔德与史蒂文内二番战可是隔着拳套就干翻了史蒂文内

不否认维尔德右摆拳之前的左摆拳和后手直拳也有作用(叠加的击打会让脑震荡更严重,相当于脑内的颠簸还没平息新的外力让颠簸更严重,这一手常见戈洛夫金用连续两三个刺拳把人击倒,就是力的叠加)

——几周前帕奎奥与马特西一战,第5回合帕奎奥用了4个刺拳造成马特西一次读秒。

但曲臂防守还是备受诟病的,不是说完全不能用:除非十足把握或逼不得已——带腿就更严重了。

然后我们说一下KO的要点,合金下巴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对于头部的击打,下巴是关键

颞下颌关节是头部唯一一个有活动能力的关节,本身就极不稳定也易发脱臼。且包裹的肌肉和脂肪极少,遇力难有缓冲。下巴的形状又决定它很容易传导力,又很少损耗,从大脑的位置来看,下巴是一个输送力的最好的省力杠杆,那么问题就来了,不打下巴打谁。

一般拳头直接击打脑部击晕的情况不多除非力量极大,但会造成水肿,所以在带的实战对抗后有时候会有轻微头痛,妥妥的吃点维生素睡睡觉,完全OJBK。

来自头部侧面的力量就尴尬了,人的大部分运动都是前后所以颈部侧面不如前后强大,头部容易改变方向发生脑子跟不上颅骨的速度产生回转,如果这个度够大就KO啦。所以即使不打下巴一样可以KO只要力量大角度刁钻,哪怕你曲臂格挡。

正向的击打会产生脑部上推的力,由于先前脑干位置稳定所以就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这种打击的损伤不大。所以很多人用额头去顶对手即使被攻击也没什么问题,看下图

来自头部后侧的打击损伤大于前侧,因为力量会直接聚集在脑干位置,但是直接击晕的情况不多,这点看MMA如果对手防一般都是击打腮部,很少有人对头骨后侧直接锤击能造成KO。如下图

而下巴受冲击可就厉害了,头部和大脑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加上有时头部向上脑部向下,除了震荡,严重还会产生脑部毛细血管瞬间的断裂,效果等同于轻微脑出血。

特别是侧面的击打,最危险的就是这个,即使你有很粗的脖子也架不住这个劲儿巧——刚好利用了最好的杠杆里最好的位置:下巴的正面足以产生巨大震荡,而侧面由于人的脖子旋转能力以及侧屈都不如在前后方向(矢状面)强大,所以更容易扛不住

在上图看一下,下颌角的位置容易造成更大的速度(别问我,不懂回去看初中物理),所以宽大的方形下巴被KO几率大,因为造成了更好的角度。

综上所述,并不是打到了下巴就可以KO,有的护齿能很好地让上下颌骨连接成一体加上有的人颈部前侧肌肉强大,遇到正面的垂直勾拳可能还有机会扛一下,但角度如果换到更合适的位置,就很难说。所以能否拥有KO之力不仅仅是力量本身的问题,角度至关重要。那么有些钢铁下巴,就是因为给的角度/力度不够,所以不一定能如人意料地死躺。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叫做颞下颌关节障碍,是说上下颌啮合因先天或后天问题导致咬合问题、关节弹响、疼痛、张口阻碍等等。大问题就不说了,单是一侧咬肌因咀嚼习惯发达,都有可能成为被KO的隐患。原因①不稳定的下巴会加大上文所说的情况除非下巴被一拳打掉(那应该就是被迫终止比赛)②一侧咬肌太发达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灵敏:很少有人放松咬肌,这个位置轻微按摩都有疼痛,太灵敏的感觉会让人在接触击打时失去平衡,这种情况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会不自主摔倒,可以说是很尴尬的击倒。有这种情况的选手一定要把手拿起来牢牢护住自己的腮帮子。那么平时的训练就多了一个尴尬的事:对称咀嚼。

说到这里就很清晰了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KO?

①脑部已有损伤应该恢复休息的选手,包括脑部炎症、常规的感冒、一些头疼问题

②颈部肌肉不够强大

③一侧咬肌过分发达,不够柔软和有弹性

④下巴长得就容易被KO还不把手拿起来

什么样的人才是钢铁下巴?

①强壮结实有弹性的脖子

②在力学结构上占优势的下巴形状、整个头部骨骼形状

③双侧咬肌有力且有弹性,啮合完美

④知道如何用双手保护自己

最后一个大概是如何练就钢铁下巴的问题,显而易见天生来的东西我们无法解决,但强壮的脖子是可以训练的,对称的咬肌可以训练的,这里我提示一下我们在做颈部和咬肌的“训练”不能只去想练,好的活动度、肌肉的弹性、延展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大并不是有力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永远不要忽略放松的作用。咬肌比较难,多用手法进行放松。

脖子我不得不提,太多机构体系忽略脖子的放松,拉伸只是一带而过,泡沫轴不碰,手法又少,这就不清真了,如果后边时间排的开我会单独写一下颈部的训练和放松,反正对我个人来说我基本每次训练前后都要特殊护理一下我的脖子。之前我发了一个看起来很搞笑的颈部训练视频来表达我的思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我之前的微博,后边我会更详细地写。

人只有两条腿两只手一个头,能干的事就那么多,所有的动作都是遵照物理原理的,非得抬杠的您就靠边站,不想看就别看。

对于同行同好,如果有意见建议敬请批评指正,小弟还在仰望武学的高山,互相交流,一同进步。深夜发文,男子并不算清醒,如果有连拼产生的错别字还请纠正。

此致,抱拳。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