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一、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①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拓展资料: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宗法文化、农业文化、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拓展资料: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宗法文化、农业文化、血缘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

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成的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是道德的外延。

文化又是社会************,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还有礼、乐、射、御、书、数,也包括人们生活中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棋类、民俗等。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乐曲、词语、赋、民族音乐、国画、对联、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民俗文化,比如春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民间花会;元宵佳节闹元宵猜灯谜;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祭奠已故亲人朋友;端午节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月;腊八节吃腊八粥;还有诗词歌赋;书法字画;音乐戏曲;经史子集。评书相声;我所知道的就这些。

1、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2、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

3、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如《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6、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京戏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8、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

9、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1、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12、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3、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来自百度)末你要!

中华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吧!

中华文化上下5000年,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出现了,道教,老子道德经,和孔老夫子,儒教,在中国文化中,循循教导的作用,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中国,始祖,黄帝,炎帝吧!

都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在世界文化当中,中国独占鳌头,四大发明,是我们的祖先智慧,所以说,中国是世界文化之祖,文明古国,在5000年的文明当中,出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呵文化大师,都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儒教吧!

传承,几千年,根深蒂固,中国道教,是中国本乡本土,奥妙无穷,所以,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还有中国的佛教,远远流长,他教化人们,以善良温本,中国的文化,根深蒂固,远远流长,又想在世界上,形成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又经过无数人,发扬努力,才能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随着中国国力提高,中国正走向世界,现在不少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这个,就是个好势头,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的文化必走向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谢谢大家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70多种。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中华文化最大的特性,是具有兼容性。我们求同存异,世界大同的文化观念。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包容性,一部《易经》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知道的有:腊月初八喝八宝粥,腊月二十三蒸粘豆包,小年当天吃锅巴,大年三十吃水饺,大年初一敬神,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猪头,端午节吃粽子,七月初七吃瓜,八月十五吃月饼,冬月初一烧寒衣,七月十五烧纸,四月初五扫坟祭奠。

还有二更天后路边烧纸,还有人死三天后起坟造穴、选向等等背后都有一些故事和一定的文化传承,不管这些民俗是否存在封建迷信,它都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该丢掉、舍弃。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二、中华民族有哪些特色文化?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2、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3、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5、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华民族的特色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着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着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三.中华民族的地理特色: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2]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常常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这些特点,正契合了中华民族注重抒情言志、善于形象思维的民族传统。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诗歌成为古代最发达、最突出的文学样式。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王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诗歌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萌生、发展,走过了一条复杂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发展道路。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从我们远古祖先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获取食物,他们必须组织起来打猎或进行其他形式的集体劳动,非常艰苦。

为了减轻疲劳,协调统一动作,他们发现了犹如现代劳动号子的一种有节奏的呼声。

这种有节奏的呼声就是诗歌韵律的源头。

然而,这时的劳动呼声,还只是有声无义的韵律,还不是真正的诗歌。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大脑和发音器官的逐渐发达,才逐渐产生了思维和语言。

这时候如果在呼声的间歇添加一些语言,即便是最简单的语言,也能成为有意义的诗歌。

《吴越春秋》载有这样一首原始诗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显然是渔猎时代生活的反映。

两字一句,虽然朴素简单,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图画,充满了狩猎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中国古代其他一些古籍,如《周易》《礼记》《吕氏春秋》等,都记载了这样的原始诗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原始诗歌,从一开始,就带上鲜明的民族特色:注重抒情、关注现实。

这种特点,正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所继承,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诗歌传统。

中国远古诗歌,流传下来的很少,从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远古诗歌来看,在艺术上还很不成熟,实际上是萌芽阶段。

中国诗歌的历史,严格地讲,应是从《诗经》开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原称《诗》,汉以后才称《诗经》。

《风》主要是各地的民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雅》和《颂》多是王室庙堂的颂歌。

《诗经》中的诗歌已由最初原始型的二言诗体,发展到以四言为主的诗体,普遍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大约在《诗经》成编后二百年,即公元前4世纪,中国南方的楚国一带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汉乐府民歌虽然留存下来的不多,但在思想内容上却可以和《国风》比美。

它们多是劳动人民的“街陌谣讴”,表现的也是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思想感情,在诗体形式上,汉乐府民歌创造了以五言为主的杂言形式,使中国诗歌在《诗经》(四言)、《楚辞》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是抒情手法多种多样,善于用自然、平淡的语言表达委婉、深挚的感情,具有一种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历来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过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多种思想、各种社会矛盾交错的时代。

自汉末以来就在酝酿着学术思想的变化,到了魏晋之际已经进一步过渡到道家的玄理化,新的思维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反传统的味道,从而助长了魏晋人那种离经叛道、蔑弃风雅的精神,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解放。

老庄自然主义哲学,有力地冲击着两汉以来“天人感应”的神学观念,有助于唤起人的“自觉”,从而使置身于动乱、险恶环境中的诗人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命运有了新的思索和追求。

诗歌发展到两晋开始明显地转变。

两晋时期,魏代正始时兴起的玄学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两晋末年兴起了玄言诗。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更盛,对诗歌的影响也更大。

这种诗歌在思想上严重脱离现实,在艺术上失去了艺术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

唐代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尤其是出现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唐代声律近体诗。

这些形式,都是我国文化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诗体。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1、学科

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四大发明、建筑、绘画

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戏曲、影视、服饰、书法

2、菜系

川菜、湘菜、粤菜、苏菜、鲁菜、浙菜、闽菜、徽菜

3、教育

国子监、太学科、举制度、私塾、书院、翰林院。

4、文学

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神话、中国寓言、中国典故

5、体育

围棋、武术、气功、点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也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中华民族的魂,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

古代讲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诸如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等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

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

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