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郡的辖境核心地带,在今天江西赣州一带。
也即,古书中记载今天的赣州一带曾经有一种高大的怪物,叫赣巨人。因而这一带的河流就被称为赣水。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与资料来源一直存有争议,而且一部分内容含有神话传说成分。因而“赣巨人”的说法也就不能全信。
第二种说法,与“章贡合流”有关。
章江、贡江在赣州汇合为一条大河流。于是就把“章”字和“贡”字合为一个“贑”字,作为这条大河流的名称。
这是个比较靠谱的说法。
例如宋代音韵学著作《集韵·感韵》中记载:“灨,水名,出南康。或作赣、贑。”
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赣州》中记载:“(贑)章、贡合流为义。二水为贑,左右拥抱,合流城角,于文为贑。”
也即古代曾经叫贑水、灨水。
但是为什么后来叫赣江呢?这与“贑”字的演变有关。
“贑”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右部像一个伸出双手的人(“丮”)。左部为“章”,“章”在商周金文中有时通“璋”,指一种玉质信物。
左右部合在一起,像一个人两手捧章(璋),兼有赐予(上对下)和贡献(下对上)两层含义。这时要读为gòng(贡)。
由于赐予的物品多为钱财,因而有的字形就在“贑”字加“贝”旁。而且受小篆的影响,“欠”形就演变为“夂”。
也即,章水与贡水汇合后称为灨江,汇合处所在县称为灨县。
新中国成立后,“灨”、“贑”被作为异体字,而且繁体“贝”简化为“贝”,于是就统一为“赣”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