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太极拳“掤劲”吗?

心,也,这是符合人体活动规律的。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意念,无论是外部的造型,还是内部气流的调遣都必须受意识支配。

二、形掤

掤劲来源于螺旋缠丝,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太极拳以圆造型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圆运动既符合物理中的运动规律,力学原理,又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它既能消病益寿,增强体质,又有特殊的技击功能。其优点是运动灵活,爆发力强,防御巧妙,合力最佳。

太极拳以太极图之理而得名并取形。因此练习者一定要研修太极图。太极拳的圆运动离不开太极图,无论转何种圆圈,都应以太极图之理来验证它,达“连贯圆活”为标准。

要求动作不凹不凸,没有断劲,没有缺陷,不起棱角,不越界限,也不偏塌,变动灵活,走化粘随,不丢不顶,圆转自如。

依照拳理要求“处处要有掤劲”,因此练习者首先要在四肢上下工夫。要注意每势的动静姿势都符合圆的轨迹。静势时,要做到身备五弓,能依理把各种圆组合在一起。要注意四肢的位置、方向、距离,六合统一。特别注意各关节劲不丢,防止被突然擒拿。转换折叠变幻时,劲决不能丢,每个划圆运动要沿轨道而行。

推手时,要注意接劲,即搭手。此动作犹如打篮球运动中的接球动作,在接触的一刹那间,要稳住重心,顺着球的冲力往自身引带。而后要粘贴住,再巧妙划圆引化。接劲时动作要用内劲去迎合,接触的一瞬间,若停顿接劲就会犯丢顶之病。与彼劲合后划圆才能粘住,若不圆转也会丢。圆转灵活,才能沾连粘随不丢顶。推手中的各子劲决不能离开母劲。应巧用捋拥、挤掤、捌掤、采掤、肘掤、靠掤、开掤、合掤等取胜对方。

练太极拳在意识导引下,努力追求下肢的立地生根,下肢的稳实关键就是两腿转换,虚实分清;向下扎根,好似大树扎根一样,既要有面积,又要有深度。这样才能使上肢动作平稳舒展,掤劲不丢,中正不偏,灵活沉稳。久练,两腿力量越大。

三、气掤

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生生化化的根本。

人体中的气,主要成分有三。先天的肾气,亦称元气;后天的水谷之气,简称谷气;口鼻吸人的空气,亦称清气。口鼻呼吸之气为动力,促进内脏元气与谷气的变化。这三种气混合在一起,共同发挥充养全身的作用。

太极拳的气又可为阴阳二气。下沉之气为阴气,上升之气为阳气;呼气为阳气,吸气为阴气。阴气与阳气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阳气上升仍为阳气,阳气下行即为阴气;阴气上升即为阳气,阴气下行仍为阴气。气为人的生命之根本,而气的根本却在于阴阳共存。若没有变化的气就成死气。

学太极拳必须懂得阴气与阳气调和之理。阴气与阳气辩证关系为: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可以固守于内。如果阴气与阳气两者失调,就如同一年之中的四季失去了平衡。求练阴阳二气协调,相互为用,才能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初练太极拳者,往往阴阳失调。有的浊气上升,横气填胸;有的阳气不领,阴气过盛,只会“气沉丹田”,忽视了“气宜鼓荡”之理。因此,练太极拳应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阴阳二气相互调和互补,这样才能有养生与技击的功效。

总之,掤劲居首位,技击不离掤;求掤先练意,势正掤劲增;修炼太极步;扎根能增拥;太极螺旋转,掤劲自然增,调理阴阳气,内气能充盈;接劲须引化,转圆环相生。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